
7月27日,少林寺官方宣布:住持釋永信因**挪用寺院資金、長期與多名女性保持不正當關系并育有私生子,正接受多部門聯合調查。這位曾以“商業奇才”聞名的方丈,在個人賬號停更3天后,終迎法律審判。

圖片來自于網絡
從念珠到地產的跨界
釋永信,俗名劉應成,1981年出家,1999年成為少林寺方丈。他的野心遠超青燈古佛:
1. 開公司:1998年成立少林寺實業公司(已注銷),拉開商業化大幕;
2. 賣秘方:2004年重啟少林藥局,將活絡膏、靈芝茶包裝成“非遺網紅”,2019年銷售額破8000萬;
3. 玩流量:淘寶店“少林歡喜地”年銷2300萬,抖音直播帶貨,甚至開發“掃地僧”玩偶;
4. 圈土地:2022年通過控股公司河南鐵嵩,斥資4.52億競得鄭州商業地塊;
5. 全球撈金:武僧團海外巡演單場收入達50萬美元,還授權網游、為手機號“開光”拍賣。

圖片來自于網絡
700商標與18家企業的影子網絡
天眼查揭露其商業版圖核心——河南少林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。通過這家公司:
控制河南沅翰實業等18家企業;
投資茶葉、旅游、文化領域近8000萬元;
注冊795個商標,覆蓋珠寶、餐飲、燈具等毫不相干的行業。
諷刺的是,這些生意多數以“少林”為名,卻與修行毫無關聯。

圖片來自于網絡
2022年4月“買地風波”后,釋永信突然撤退:
火速退出少林無形資管股東行列,轉由少林寺持股;
6月再退出鄭州開元寺管理公司;
名下企業從18家銳減至10家,半數已吊銷。
這場撤退被包裝成“去商業化”,實為丑聞爆發前的資產切割。

圖片來自于網絡
銳評:披著袈裟的CEO,終被資本反噬
釋永信的墮落軌跡揭示三重悖論:
1. 戒律崩壞:MBA學位未教會商業倫理,反成突破佛門底線的工具;
2. 信仰變現:將千年少林IP榨取至極致,從香薰到手機號皆可售賣;
3. 監管黑洞:寺院資產與私人企業賬目混同,挪用資金如探囊取物。
當“方丈”頭銜淪為商業招牌,所謂“禪武精神”不過是定價標簽。此案更暴露出宗教場所財務監管的致命缺失——若非內部舉報,這場“借佛斂財”的鬧劇還將持續。

圖片來自于網絡
釋永信倒臺后,少林寺面臨三重挑戰:
清理795個商標的產權亂局;
追回被侵占的寺院資產;
重建佛門公信力。
此案亦為其他宗教場所敲響警鐘:當信仰淪為資本游戲,崩塌只是時間問題。
發表評論